-
【潍坊招商】天津大学与潍坊滨海深化产学研合作共筑生态研究院项目
近日,潍坊滨海区通过招商引资成功推动天津大学考察团到访,双方就共建天津大学潍坊滨海生态研究院项目达成重要共识。此次对接聚焦高层次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核心议题,标志着校地合作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将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校地合作开启生态研究新篇章 天津大学考察团于2024年深入潍坊滨海区调研,详细考察了当地产业基础与科研环境。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天津大学在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显著优势,拟通过生态研究院项目输出技术资源,助力滨海区打造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示范点。滨海区同步介绍了近三年实施的15项人才引进政策,包括科研经费配套、住房保障等激励措施,为项目落地提供制度支撑。 二、惠民政策构建招才引智强磁场 潍坊滨海区围绕“海滨城市”定位,已累计投入超10亿元实施民生工程。除免费公交、基础教育等普惠政策外,2023年新推出的“产学研融合资助计划”对校企联合实验室给予最高500万元补贴。考察团特别关注到,当地通过“项目+团队”打包服务模式,已促成7所高校院所的技术团队落户,形成“引进一个专家、带动一个产业”的链式效应。 三、创新机制加速成果转化进程 双方明确将以生态研究院为枢纽,建立“需求导向—联合攻关—市场验证”的三步转化机制。潍坊滨海区现有12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可为天津大学的膜法水处理、盐碱地改良等技术提供中试平台。2022年以来,当地已成功转化37项环保专利技术,转化率达62%,这一经验将为校方成果落地提供参考路径。 四、战略布局服务区域发展大局 此次合作契合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要求。天津大学方面表示,将优先把滨海区纳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课题研究基地网络,并开放重点实验室资源。潍坊市发改委资料显示,近两年滨海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年均增长23%,生态研究院的建立有望进一步强化区域在循环经济、碳汇技术等领域的领先优势。 目前,项目已进入选址规划阶段,预计2024年内完成首批科研团队入驻。双方将建立月度联席会议制度,重点解决设备采购、人才公寓配套等具体问题,确保“产学研用”闭环高效运转。
2025-07-29
-
【潍坊招商】亚琦集团与潍坊滨海区携手打造国际物流商贸城
近日,潍坊滨海区在招商引资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与亚琦集团就中国·潍坊国际物流商贸城项目达成合作协议。该项目将依托滨海区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打造辐射环渤海地区的现代化商贸物流枢纽,标志着当地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迈出关键一步。 一、战略合作契合区域发展定位 潍坊滨海区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年来重点培育现代物流、高端化工等主导产业。此次引进的物流商贸城项目,规划建设智能化仓储中心、多式联运枢纽和跨境电商平台,与滨海区"十四五"规划中"建设陆海联动物流走廊"的目标高度契合。公开资料显示,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带动周边形成超百亿规模的产业链集群。 二、政企协同优化营商环境 为确保项目高效推进,滨海区管委会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实施"项目管家"服务机制,从土地供应、基础设施配套到行政审批提供全流程保障。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在签约仪式上强调,将严格落实"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要求,确保项目年内启动基础工程建设。 三、创新模式激活发展动能 项目采用"商贸+物流+数字化"的运营模式,整合亚琦集团在全国布局的物流网络资源,引入智能分拣系统和区块链溯源技术。值得注意的是,规划方案特别设计了保税物流功能区,未来可与潍坊综合保税区形成联动效应,提升区域对外开放能级。 四、产城融合助推高质量发展 分析人士指出,该项目不仅填补了鲁东地区大型现代化物流综合体的空白,还将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带动商业配套升级。滨海区近年来持续完善交通网络,包括疏港铁路、深水航道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成,为物流商贸城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撑。 此次合作双方均表示,将以项目建设为契机,在智慧物流、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后疫情时代商贸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为潍坊建设现代化高品质城市注入新动力。
2025-07-29
-
智能无人艇首航潍坊港 助力海事管理现代化与招商引资新突破
近日,潍坊海事局在山东高速潍坊港码头成功举行国内海事领域智能无人艇首航活动,标志着我国海事装备现代化迈出重要一步。此次活动不仅展示了智能无人艇在海上巡航、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潜力,也为潍坊港的招商引资提供了科技支撑,吸引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关注海洋经济发展。 一、智能无人艇首航展现技术突破 2024年,由北京四方股份公司研发的智能无人艇在潍坊港完成首航。该艇依托北斗导航系统,具备自主巡航、航道测绘、油污检测等多项功能,可实时回传数据至监控中心。其搭载的高清摄像设备与海事执法船联动,形成立体化监管网络,显著提升港口海域安全管理效率。 二、服务国家战略推动产业升级 作为交通强国与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实践,智能无人艇的研发契合新旧动能转换需求。潍坊市通过引入此类高精尖装备,加速传统海事管理向智能化转型。此次试运行将为全国海事部门提供无人巡航技术应用范本,助力构建标准化操作流程与管理体系。 三、多功能应用提升综合效益 该无人艇可执行水文监测、浅滩救援等复杂任务,在恶劣天气下替代人工完成高风险作业。测试数据显示,其航道扫测精度达到厘米级,油污识别准确率超过90%。这些技术指标为优化港口通航环境、预防海洋污染提供了可靠保障。 四、深化合作拓展应用场景 潍坊海事局表示,未来将与科研机构及企业深化合作,探索无人艇在海上搜救、生态监测等场景的延伸应用。山东高速潍坊港计划年内追加投资,建设配套无人机艇协同调度平台,进一步强化智慧港口建设,为区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07-29
-
新疆数字赋能产业全链升级加速
近日,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成功入选新一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名单。这一荣誉标志着该区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方面已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为区域招商引资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通过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潍坊高新区已成为吸引高端科技企业和人才的重要平台。 一、示范园区建设历程与政策背景 2013年,潍坊高新区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验收后,全面启动知识产权战略升级计划。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示范园区建设框架下,该区围绕专利质量提升、成果转化机制完善等核心任务,系统推进知识产权全链条管理。2016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启动新一批示范园区评选工作,经过严格评审,潍坊高新区凭借完善的制度体系和显著的创新成效,于同年获批成为示范园区,示范周期自2017年初至2019年底。 二、创新生态体系构建成效 通过建立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潍坊高新区培育出多层次创新平台。区内集聚了超过150家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省级以上高端研发机构占比达22%,重点实验室数量突破40家,形成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核心技术攻关集群。高新技术企业群体持续扩容,科技型中小企业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布局能力显著增强。 三、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特色实践 该区构建了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协同发力的"双轨制"维权体系,设立快速审查、确权、维权绿色通道。通过建立重点产业专利导航机制,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路径规划服务,累计指导企业规避知识产权风险200余次。在半导体新材料、智能装备等优势领域,推动组建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实现核心专利的交叉许可与协同运用。 四、成果转化与区域经济带动效应 示范园区建设期间,潍坊高新区专利转化率提升至6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技术合同交易额实现三年翻番,诞生了多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标准。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8%,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五、未来发展规划与升级路径 当前,潍坊高新区正实施知识产权强区2.0计划,重点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探索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试点。通过深化与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加速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集群,为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潍坊样板"。
2025-07-29
-
【潍坊招商】潍坊高新区跻身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行列
近日,潍坊高新区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标志着该区域在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作为山东省重点打造的创新高地,潍坊高新区近年来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招商引资,吸引了大量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形成了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竞争力的产业生态。此次入选将进一步推动区域创新资源集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示范园区建设历程与政策背景 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6年发布《关于确定2016年新一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的通知》,潍坊高新区凭借综合优势入选,示范周期为2017年至2019年。早在2013年,该区已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验收,此后通过制定专项政策、完善服务体系,实现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的系统性提升。 二、知识产权战略推动科技创新 潍坊高新区通过建立覆盖全链条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活力。数据显示,区内累计建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1家,其中省级以上机构占比超20%;重点实验室44家,省级以上占比近16%。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115家,形成了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专利集群。政策引导下,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专利转化率持续提高。 三、服务体系构建与营商环境优化 为支撑示范园区建设,潍坊高新区搭建了“一站式”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整合专利审查、法律维权、金融对接等功能。同时设立专项基金,对关键技术领域专利给予资金扶持。通过简化审批流程、加强执法协作,区内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处理周期缩短30%,企业维权成本大幅降低。 四、未来规划与区域协同发展 根据规划,潍坊高新区将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重点培育高价值专利。下一步计划联动青岛、济南等城市,共建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联盟,探索数据知识产权保护等新领域试点。国家示范园区的标杆效应,有望带动胶东经济圈创新水平整体跃升。
2025-07-29
-
【青州市招商】潍坊青州:以“四换”工程激活现代工业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潍坊青州市坚持培育新动能与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并举,以招商引资为重要抓手,加快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主导产业集群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全面实施“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科技换芯、电商换市”四换工程,推动现代工业结构持续优化、实力不断壮大,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产业根基。 一、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转型。青州市针对机械制造、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和创新驱动破解发展瓶颈。2022年,当地出台传统产业升级实施方案,引导纺织企业引进智能化染色、无水印花等先进设备,推动产品向高端家纺、功能性面料延伸;2023年,化工产业聚焦绿色低碳发展,多家企业完成环保设施升级改造,开发出可降解塑料、高性能涂料等附加值更高的产品。在“机器换人”工程推进中,2023年有30余家机械制造企业通过引入工业机器人、智能生产线,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5%以上,产品不良率下降至1%以下。 二、促进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青州市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为主导产业,通过“腾笼换鸟”盘活低效资源,强化产业链招商。2023年,当地对多个老旧工业园区进行改造提升,盘活闲置厂房和土地资源超千亩,引进精密机床、智能物流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项目12个,形成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装配的完整产业链;2024年,新材料产业园区新增入驻企业9家,重点发展高性能纤维、特种陶瓷等产品,通过组建产业联盟实现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集群产值突破百亿元。招商引资方面,2023年签约主导产业项目28个,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8%。 三、加速新兴产业规模化培育。青州市将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培育新动能的关键领域,通过政策扶持和平台建设推动产业快速成长。2022年,新能源产业园启动建设,重点布局光伏组件、储能电池等项目,2024年园区已入驻企业15家,年产能达20GW;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2023年引入工业软件、物联网解决方案企业7家,推动建设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帮助50余家传统企业实现生产数据实时监控和智能调度。2024年,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较2022年提升8个百分点。 四、深化“四换”工程释放综合效能。青州市统筹推进“四换”工程落地见效,形成叠加发展优势。“电商换市”方面,2023年搭建工业品电商服务平台,组织企业参加跨境电商培训和线上展会,机械装备、纺织面料等产品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35%;“科技换芯”方面,2024年实施企业研发能力提升行动,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研发机构,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6家、工程研究中心3家,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0余项。通过“四换”工程协同发力,2023年青州市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较2021年增长22%,工业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2025-07-28
-
潍坊市强化知识产权引领作用 新增示范企业助力招商引资
近年来,潍坊市通过深化知识产权战略与招商引资联动机制,持续优化创新生态。2017年,山东省公布新一批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名单,潍坊市11家企业入选,示范期两年。此次扩容后,潍坊市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总量达37家,标志着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政策体系构建创新生态基础 潍坊市委、市政府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区域发展核心战略,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形成“政策扶持+专项考核+资金配套”的全链条支撑体系。2016年至2017年,潍坊市财政累计投入专项资金用于企业知识产权贯标认证补贴,覆盖率达90%以上,推动企业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 二、梯度培育机制精准赋能企业 通过建立“优势企业-示范企业-标杆企业”三级培育库,潍坊市实施差异化扶持策略。对入选省级示范名单的企业,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项目,并在核心技术专利布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方面开通绿色通道。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新增的11家示范企业平均持有有效发明专利15.6件,较全市规上企业均值高出210%。 三、产才融合破解发展瓶颈 潍坊市科技部门联合高校建立知识产权工程师培训基地,2017年累计培养专业人才300余人次。重点面向示范企业开展“定制化”服务,包括专利导航分析、海外维权援助等。其中,某生物科技企业通过专项辅导,成功构建覆盖欧美市场的专利池,相关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40%。 四、区域协同打造示范效应 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为契机,潍坊市在高新区、滨海区先行试点“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培育计划”。2017年数据显示,试点区域企业专利转化效率提升22%,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50亿元。示范企业带动效应显著,上下游产业链新增专利申请量同比增幅达35%。 当前,潍坊市正加速推进知识产权与招商引资深度融合,通过示范企业典型案例推广、创新成果路演等方式,吸引高端制造、新材料等领域项目落地。这一实践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范式。
2025-07-28
-
【寿光市招商】羊口镇聚力打造现代化高品质滨海新城新标杆
近年来,潍坊寿光市羊口镇以招商引资为重要抓手,在寿光市委、市政府领导下,锚定"工业强镇"战略目标,统筹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力构建"宜业宜居现代化滨海新城"。通过强化工业经济核心驱动,聚焦三大主业攻坚,同步推动生态文化与农业现代化转型,形成产城融合、陆海联动的发展新格局。 一、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构筑核心引擎 羊口镇以鲁清、卫东、默锐等骨干企业为引领,创新推行"零增地招商""嵌入式招商"模式,重点打造龙头企业产业园。围绕高端化工、先进制造、临港物流三大产业定位,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寿光市工业发展主阵地功能。通过产业链精准招商,实现工业动能持续升级,临港优势加速释放。 二、城市品质提升工程塑造滨海新城风貌 实施城市综合提升行动,系统优化空间布局与功能配套。以小清河海河联运枢纽港、新中心渔港建设为突破口,构建港铁联运、陆海联运、河海联运的立体物流体系。同步推进城市风貌改造,强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打造兼具现代气息与海洋特色的滨海城市形象。 三、临港特色经济区培育新增长极 依托港口枢纽功能,重点发展临港物流与海洋产业集群。通过整合岸线资源,培育海洋生物科技、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形成特色鲜明的临港经济示范区。强化与周边区域协同发展,推动形成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四、生态文化建设提升城市内涵 立足"寿光生态绿肺""城市后花园"定位,实施湿地、河海、滩涂生态系统修复工程。挖掘历史人文资源,推动生态保护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建成多层次生态廊道网络,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协调发展。 五、高效农业转型助力乡村振兴 通过成方连片土地流转,规模化发展无土栽培大棚园区。推广"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建立订单生产、品牌营销体系。推动农业科技集成应用,促进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形成可复制的现代农业发展样板。 羊口镇通过系统性谋划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在工业转型、城市建设、临港经济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未来将持续深化产城融合发展路径,为潍坊市建设现代化高品质滨海城市提供示范样本。
2025-07-28
-
【潍坊招商】潍坊工业设计平台启运助产业升级引资
近日,山东省工业设计创新服务平台在潍坊市正式对外运营,作为院地合作共建的重要成果,该平台依托潍坊3D打印技术创新中心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企业投资入驻,提供专业化设计服务,加速区域经济结构优化与制造业转型升级。平台将助力中小企业创新产品设计,拉动地方产业链整合,为山东省工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山东省工业设计发展迎来关键突破。2024年,中国制造业正加速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工业设计作为创新链的核心环节,被列入国家战略规划。潍坊市地处山东省制造业核心区域,凭借产业集群优势,近年来积极搭建公共技术平台。省政府在2023年发布的工业设计行动计划中强调,需强化院地合作机制,整合科研机构和地方资源。在此背景下,潍坊市联合高校科研力量共建该平台,旨在应对全球竞争压力,提升本地产品附加值。平台运营标志着潍坊从传统制造向创新设计的转变,响应双创政策号召,为后续区域创新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二、平台设施与服务功能全面升级。核心场地位于潍坊3D打印技术创新中心内,设有七个专业实验室,涵盖三维设计与评估空间、虚拟现实与工程仿真室、产品实现车间等核心单元。设计与评估实验室通过数字化工具优化产品结构,提升设计精度和可持续性;虚拟现实实验室结合仿真技术验证工业模型,减少实体试错成本;产品实现车间提供快速原型制作支持,加速设计成果转化。此外,平台配备智能制造咨询中心,针对机械装备、智能设备、机电一体化、电子消费品等领域,提供全流程创新服务,包括概念设计、技术验证和市场可行性分析。服务机制采用预约式开放模式,中小企业、初创团队均可申请专业指导,推动设计资源高效利用。 三、目标产业与服务模式聚焦创新驱动。平台重点服务潍坊本地机械装备制造商和电子产品企业,结合区域产业特色,推动设计思维导入生产环节。例如,针对智能装备行业,平台提供虚拟仿真测试,帮助企业优化产品可靠性;在机电一体化领域,通过三维评估技术降低组装设计缺陷率。平台采用院地协同模式,与地方科研机构共同开发服务项目,引入产学研融合机制。服务内容包括设计孵化、知识产权保护咨询和人才培训,强化产业价值链联结。2024年上半年数据显示,潍坊地区机械制造业产值持续增长,平台服务预计将覆盖百余家企业,催化产品迭代升级,响应省级工业设计发展指导意见。 四、经济转型与招商引资效应显著。潍坊市作为山东省制造业重镇,2024年通过平台建设吸引投资热潮,已有数十家外企考察意向入驻,预计拉动产业链上游供应商聚集。平台运作促进区域经济结构优化,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增强国际竞争力。招商引资策略结合潍坊土地和税收优惠政策,吸引资本流向高附加值产业,助力就业率提升。长远看,平台将成为区域创新引擎,推动绿色制造和数字化转型,响应国家和省级高质量发展战略。2025年,潍坊规划扩建设计服务网络,延伸至省内其他城市,深化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持续赋能山东工业创新体系。 五、未来展望与区域协同发展计划。平台运营强化院地资源整合,潍坊市将在2024年下半年启动联合培养项目,输出设计专业人才。预计与青岛、烟台等沿海城市共享服务资源,构建工业设计创新集群。省政府在2024年经济会议上将工业设计列为优先领域,平台模式或推广至全省,加速山东制造强省建设步伐。潍坊聚焦长期战略,如推动设计标准国际化,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平台将持续优化服务内容,确保技术领先,助力山东成为全国工业创新高地。
2025-07-28
-
潍坊钢铁去产能任务圆满完成 招商引资推动产业升级
近年来,潍坊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通过招商引资引入优质项目,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完成钢铁去产能任务的过程中,潍坊市严格执行省级政策要求,对辖区内重点企业落后设备实施拆除,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 一、政策背景与任务部署 为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山东省先后出台多项文件,明确要求各地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潍坊市结合本地实际,将任务细化分解至相关企业,并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其中,潍坊特钢集团、寿光巨能特钢、鲁丽钢铁等企业被列入重点整改名单,涉及转炉、高炉等关键生产设备。 二、企业整改与设备拆除进展 根据验收结果,潍坊市三家重点企业均按期完成设备关停拆除。其中,潍坊特钢集团拆除的120吨转炉涉及年产能135万吨,寿光巨能特钢淘汰的450立方高炉影响炼铁产能55万吨,鲁丽钢铁拆除的50吨转炉关联粗钢产能85万吨。拆除工作全程接受监督,确保不可逆退出。 三、验收流程与长效监管机制 山东省钢铁去产能办公室组织专家对潍坊市整改情况进行现场核查,确认设备拆除符合标准。后续潍坊市建立了产能置换指标管理平台,严防违规新增产能,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引导企业向高端钢材、绿色制造等领域转型。 四、产业升级与区域经济影响 去产能任务的完成为潍坊市优化工业结构奠定基础。目前,相关企业正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产品附加值,部分产能指标用于支持省内重点项目建设。区域钢铁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能耗与排放指标显著改善,为后续招商引资创造了更有利条件。 五、经验总结与未来规划 潍坊市此次去产能工作体现了“分类施策、精准发力”的特点,未来将强化部门协同,完善市场化、法治化产能退出机制。同时,结合“双碳”目标,推动钢铁行业与新能源、循环经济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提升区域工业竞争力。
2025-07-28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